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统计业务 / 统计分析

砥砺奋进七十年 拉萨农业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1-12-01 18:51
来源:拉萨市统计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波澜壮阔的70年里,拉萨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充分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释放农村经济活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拉萨市按照“一产上水平”“产业强市”的战略要求,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以确保青稞为主的粮食安全为底线,以农牧民增收和农畜产品供给为核心,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构建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牧业体系,全市农牧业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农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拉萨农牧产业发展历程

(一)解放初期的农牧业经济(1951-1958)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种植业还处于极其落后的状况,除了农田灌溉较为普遍外,一般都很少施肥,农具原始,管理粗放,作物品种单一,生产水平相当低,195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0.56亿元。西藏和平解放掀开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虽然国家对整个西藏经济实行了一系列帮助扶持政策,如无偿发放农具、免费为牲畜防治疾病等,但由于农奴制的生产关系没有彻底改变,因而农牧业生产仍然发展缓慢,1952年至1958年的7年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增加0.09亿元,年均仅增长1.5%(按现价计算)。

(二)农牧民个体所有制发展时期(1959-1965)

1959年西藏进入民主改革时期,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变农奴主所有制为农牧民所有制,农牧民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草场、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西藏农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力获得全面解放。同时这一时期在中央“稳定发展”方针和自治区工委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大办牧业、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的决策精神鼓舞下,农牧区发展了农牧业生产互助组,生产热情高涨,拉萨农牧业连续7年增产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9%(按可比价计算),196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亿元,达到1.01亿元。

(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65-1978)

196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以来,西藏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农牧民个体所有制转变成农牧民集体经济,使广大农牧民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然而后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等,造成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拉萨农牧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十年,农行牧渔业的总产值年均增长仅为3.5%(按可比价计算)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拉萨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时期,中央对西藏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支援。拉萨市通过对农牧业的投入,进行了农田水利草场基本建设,1975年新建了虎头山水库,组建了彭波农场、八一农场等确保了灌溉,强化了规模化生产,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农牧经济迎来了较快的发展。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1983年初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决定对西藏农牧民免除全部农牧业税收,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生产热情高涨,拉萨农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1981年至1990年期间,耕地面积年均增979.3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年均增加136公顷,其中青稞播种面积年均增长4.7%199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接近2亿元大关,达到1.98亿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农村经济优惠政策及在北京、江苏两省市的大力援助下,拉萨的农牧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以墨达灌溉水渠工程、旁多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灌溉项目结束了拉萨市长期以来没有大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历史。设施农业蓬勃发展,先后在城关区、达孜区、堆龙德庆区、曲水县等城郊县区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修建了大批蔬菜大棚和智能温室,解决了长期以来拉萨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5年突破10亿元大关, 2014年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1.29亿元。之后仅用6年时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先后突破30亿元和40亿元大关, 2018年达到32.8亿元, 2020年达到41.76亿元,是1978的26.3倍,改革开放的42年间年均增长5.6%(按可比价计算)。2005年全市蔬菜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 2012年全市蔬菜产量突破20万吨大关。

二、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农畜产品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70年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辛勤耕耘,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种植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1.76亿元(图1),是1951年的73.4倍,年均增长6.4%(按现价计算);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2.45亿元(图2),1951年97.6倍,年均增长6.9%(按现价计算)。

(一)农作物品种不断丰富,农产品供应能力极大增强。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种植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同时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全市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使我市种植业生产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20年,全市农业产值达到17.01亿元,是1951年的74倍,1952年至2020年间年均增长6.4%。全市农作物产量达到59.1吨,其中粮食总产量达15.53万吨,1959年6.8倍,1965年2.81953年至2020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3.1%粮食作物中青稞产量10.65万吨,1959年9.4倍,1965年4.11953年至2020年间青稞产量年均增长3.6%。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预定要求,粮食安全水平大大提高。

近年来拉萨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加大蔬菜种植设施建设力度,截止2020年市拥有蔬菜大棚13403⠼/span>栋,经济作物种植能力显著增强,蔬菜品种不断丰富,大大提高了我市蔬菜自给率。2020年全市蔬菜产量达到27.56万吨,1992年(蔬菜统计数据建立之年)的15.4倍, 1993年至2020年间蔬菜产量年均增长10.3%;油菜籽产量达到0.94万吨,1959年13.4,是1965年的7.2倍,1953年至2020年间油菜籽产量年均增长4.4%。

(二)畜牧业生产不断壮大,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出,拉萨畜牧业生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重大牧业项目的实施,良种繁育、牦牛育肥等科技项目的推广,以及畜牧业管理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全市畜群结构不断合理化,畜牧业逐渐从自然散养状态转向规模化养殖,全市畜牧养殖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20年,我市畜牧业产值达23.85亿元,1951年的0.33亿72.3倍,1952年至2020年间年均增长6.4%,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1%。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相继放开了畜产品价格,畜牧业成为最早进入市场调节的产业,畜产品的生产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3.42万吨,其中肉产量达到3.4万吨,195232.1,占肉类总产量的99.4%;奶产量达到11.33万吨,是1952年的15.5倍。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大大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三、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现代农业进程明显加快

七十年来,全市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和科技推广力度,从田、土、草、水、路、电等各方面全面提升了农牧基础设施条件。兴建了大批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青稞生产基地、牦牛选育场、奶牛养殖场等一批现代化农牧产业园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拉萨农业机械化率基本为零,农业生产还是最原始的“人背畜驮”、“二牛抬杠”等传统耕作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牵制着农村劳动资源的转移。本世纪初,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列为重点,拉萨市按照补贴机型目录,严格贯彻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2020年全市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1314.8万元,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从1971年的8台增加到2020年的10860台,小型拖拉机从1971年的11增加到2020年的28222台。2020年全市机耕面积达到37607.46公顷,机播面积34877.45公顷。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不仅加快了种植业配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更多的农牧民群众从一线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劳动,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农牧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迅速

近年来拉萨市以“农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以及援藏等各类农牧业项目,同时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加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牦牛选育场、青稞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市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建成国家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2个,市级农牧业产业园区4个,农牧业规模化生产得到提升。同时,市委、市政府科学谋篇布局,立足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拉萨净土健康”区域公用品牌,完成藏鸡、奶牛养殖、藜米等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全市已形成“鑫赛瓜果”、“园蔬菜”、“圣绿蔬菜”、“当雄牦牛”、“斯布牦牛”、“拉萨白鸡”等地方农产品品牌,并通过“拉萨净土”构建线下线上净土健康产品销售网,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全市现代农牧业已具雏形。

(三)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干旱及水土流失是拉萨市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七十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根据各自不同的水利条件与特点,有序推进各类工程建设,拉萨农田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的显著提升。1975年拉萨建成第一座水库—虎头山水库,此后全市不断兴建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继墨达、澎波灌区等灌溉项目建成之后,总投资达45.69亿元,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于2019年底灌溉输水洞正式通水,设计灌溉面积达65.28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36.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68万亩,每年向澎波灌区提供约9470万立方米灌溉用水,极大改善了拉萨市农田灌溉条件202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7190.45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9.9%,有效地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70年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农村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迈向现代,在开创具有拉萨特色的农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向农业现代化进军,全市农村经济取得了丰硕成果,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首西藏和平解放70年拉萨农牧业走过的历程,令人鼓舞,也催人奋进,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拉萨市农牧业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白玛珠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