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拉萨市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运行情况
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含藏青工业园-38.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6.2%)和全区(12.5%)10.5个和4.2个百分点。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为57.2%,占比较上月提高4.5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5.5%,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区第三。
从全区七个地市看,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超过五成。日喀则市(23.0%)和林芝市(18.2%)累计增速分别高于我市6.3个和1.5个百分点;那曲市(15.6%)、阿里地区(10.0%)、昌都市(5.5%)和山南市(3.7%)累计增速分别低于我市1.1个、6.7个、11.2个和13.0个百分点。
图 1-9月全区七地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及比重情况图
二、行业运行特点
(一)分门类看,采矿业领跑增长
1-9月,工业三大门类呈现“两升一降”态势。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2个和0.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个百分点。
(二)分行业看,三大支柱行业贡献显著
1-9月,全市规上工业21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为42.9%。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7%,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3%,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上述三大行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个百分点,是支撑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三大支柱”行业。
表1 1-9月规上工业重点行业发展统计表
|
指 标 |
单位 |
增幅 |
拉动率 |
占比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 |
28.2 |
19.2 |
76.9 |
|
医药制造业 |
% |
-21.9 |
-2.0 |
5.8 |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 |
7.7 |
0.4 |
4.8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 |
3.3 |
0.2 |
4.2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 |
-4.6 |
-0.2 |
2.6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 |
6.4 |
0.1 |
1.0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 |
-1.5 |
0.0 |
0.5 |
|
食品制造业 |
% |
-5.5 |
0.0 |
0.4 |
(三)分企业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优势突出
1-9月,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7.4%,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9.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7个百分点,在全市规上工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四)分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增势较好
1-9月,规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4.7%,同比增长6.6%,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9.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个百分点。
(五)分特色行业看,优势矿业引领增长
1-9月,优势矿业领域增加值同比增长28.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6.9%,发挥主导作用。清洁能源领域增加值同比增长7.7%,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建筑建材领域增加值同比增长3.3%,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农畜加工领域增加值同比下降1.5%,下拉增速0.01个百分点。拉萨好水领域增加值同比下降4.0%,下拉增速0.1个百分点。藏医药领域增加值同比下降21.9%,下拉增速2.0个百分点。
表2 1-9月规上工业八大特色行业行业发展统计表
|
行业大类 |
增幅(%) |
拉动率(%) |
增加值占比(%) |
|
优势矿业 |
28.2 |
19.2 |
76.9 |
|
藏医民药 |
-21.9 |
-2.0 |
5.8 |
|
清洁能源 |
7.7 |
0.4 |
4.8 |
|
建筑建材 |
3.3 |
0.2 |
4.2 |
|
拉萨好水 |
-4.0 |
-0.1 |
1.1 |
|
农畜加工 |
-1.5 |
0.0 |
0.5 |
|
民族用品 |
-68.8 |
-1.0 |
0.4 |
|
高新技术 |
0.0 |
0.0 |
0.0 |
(六)分单位类型看,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较强
截止9月末,全市规上工业大中型企业共8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6%,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79.8%,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114.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1个百分点。
(七)分企业规模看,产值过亿元企业拉动作用突显
截至9月末,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达20家。这20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3.0%,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08.0%,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8.0个百分点,拉动作用突出。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龙头企业依赖度过高
全市规上工业受采矿业影响显著,采矿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7.2%。特别是巨龙、华泰龙两家龙头企业,其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5.6%。两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15.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3个百分点,反映出对少数龙头企业的过度依赖。
(二)制造业持续下滑,部分行业经营承压
1-9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仍呈下降态势,降幅较1-8月收窄2.1个百分点,但下行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其中,医药制造业(主要企业: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值同比下降21.9%,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主要企业:西藏天地绿色饮品发展有限公司、西藏阿拉嘉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受订单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降幅持续扩大,较1-8月扩大0.6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下降4.6%,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
(三)区域发展不均衡,县域工业差距显著
墨竹工卡县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14.8%,拉动增长19.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尼木县、经开区、林周县、藏青工业园区等地工业增加值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对全市形成下拉作用。各县(区)工业发展水平悬殊,协调发展面临挑战。
表3 1-9月县(区)增加值比重及增速情况表
|
县(区) |
增幅(%) |
拉动率(%) |
贡献率(%) |
占比(%) |
|
全市 |
16.7 |
16.7 |
100.0 |
100.0 |
|
墨竹工卡县 |
30.4 |
19.2 |
114.8 |
76.9 |
|
经开区 |
-22.6 |
-1.9 |
-11.7 |
8.0 |
|
城关区 |
10.4 |
0.5 |
2.8 |
6.5 |
|
堆龙德庆区 |
3.7 |
0.1 |
0.5 |
2.8 |
|
曲水县 |
2.9 |
0.0 |
0.2 |
1.6 |
|
达孜区 |
6.7 |
0.1 |
0.4 |
1.3 |
|
藏青工业园区 |
-38.3 |
-0.7 |
-4.2 |
1.3 |
|
林周县 |
-36.1 |
-0.5 |
-2.8 |
1.1 |
|
当雄县 |
5.3 |
0.0 |
0.0 |
0.5 |
|
高新区 |
10.1 |
0.0 |
0.0 |
0.1 |
|
尼木县 |
-19.4 |
0.0 |
0.0 |
0.0 |
(四)新入库企业规模偏小,增长拉动作用有限
截止9月末,年度、月度入库共12家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10.4%,入库量少且存在产能不高、规模偏小的问题,其增加值仅占全市规上工业的0.9%,对全市工业增速的拉动作用仅为0.1个百分点,未能有效形成新的增长点。
四、相关建议
(一)强化产业多元发展,降低单一依赖风险
一是推动矿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矿业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采矿业由资源开采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型。
二是大力培育非矿产业。以项目投资为抓手,精准招商,重点引进和培育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符合拉萨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工业结构。
(二)精准施策纾困解难,力促制造业企稳回升
一是保障重点行业稳定运行。针对医药制造、酒饮料制造等下滑的行业,建立“一业一策”帮扶机制,在要素保障、市场拓展、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二是激发轻工业发展活力。大力支持包装饮用水、农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手工业等轻工业发展,在品牌建设、质量标准、营销渠道上予以引导和扶持。
(三)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差异化扶持策略。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县(区),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政策,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基础设施配套上给予倾斜,培育特色产业。
二是推动产业联动发展。鼓励发展基础好的县(区)与薄弱县(区)建立产业协作关系,依托重大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布局,实现借力发展、联动发展。
(四)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夯实工业增长后劲
一是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建议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有潜力的规下和小微企业,建立培育库,协调解决其在融资、用工、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助力其尽快达到升规标准并释放产能。
二是严把新升规企业质量关。在升规纳统过程中,优先选择产能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入库,确保新入规企业能对工业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责任编辑:罗姆措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